北京中轴线历史河湖水系保护专题展览研讨会召开

北京古都水系造就了独特的城市格局,形成“六海绕日月,八水绕京华”的盛景,也对北京中轴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为加强北京水文化及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中轴线研究,由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学院和北京建筑大学王崇臣教授团队联合主办的“北京中轴线历史河湖水系保护专题展览暨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5月17日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图书馆举办。邀请到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蔡藩研究员、北京大学水环境学科刘文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我校资深古桥文化专家、王锐英研究员、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毛发虎等30余位教师、学生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北京中轴线的河湖水系历史、特征、价值与传承保护,同时,研究团队还以专题展览的形式再现北京河湖水系发展变迁、文化内涵及其风貌现状。

会议现场

研讨会由文发院特聘院长、孙希磊教授主持,文发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行政工作)孙冬梅首先致辞,对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感谢。随后,王崇臣教授介绍了北京中轴线历史河湖水系的价值、特点和保护策略,重点讲述几百年来历史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水文化遗产独有的地域特征、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内容。

孙冬梅书记欢迎致辞

王崇臣教授会议汇报

王崇臣提出四点建议:1.应将北京中轴线河湖水系纳入中轴线申遗范畴,以丰富申遗内容,加强申遗的文化底蕴;2.应打通行政管辖的区块模式,将河湖实体与所涉及的水文化及水文化遗产一并进行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河湖的生态功能,彰显文化的影响力;3.应加强“人水互动”。随着经济水平、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北京市民对河湖水系保护和利用的期待不再停留于“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阶段,产生了更高要求,那就是人与河湖水系的互动;4.应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公民教育,开展全民保护。

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教授非常认可将中轴线历史河湖水系进行深化研究,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并提出应关注人与水的关系,注重亲水性建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蔡藩研究员强调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自金代以来,一直都是人工挖水渠,我们可以借鉴历代治水理水的经验,应用到现在城市水系治理中来。中轴线水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环保思想与高超的工匠技艺,能为当前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北京大学刘文教授就中轴线历史河湖水系的水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提出相关意见,并建议团队未来可以在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方面做更多工作。

李建平会长现场发言                                蔡藩研究员现场发言

北京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项目部赵晓伟主任认为将中轴线与水结合起来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对王崇臣教授团队严谨务实的调研成果给与了中肯的评价,并希望团队能够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中轴线申遗做出更大贡献。

李建平会长现场发言                         蔡藩研究员现场发言

研讨会最后,文发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侯妙乐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会议结束后,各位专家共同参观展览,并合影留念。展览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中轴线与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轴线的水环境风貌、中轴线河湖水系格局,以期深度挖掘中轴线河湖水系文化价值内涵。

与会专家合影

部分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