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遗迹.足迹 使命.责任——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展暨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7月10日,我校“遗迹•足迹  使命•责任——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展”在大兴校区图书馆开展。“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 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也同时拉开了序幕。

我校党委书记王建中、党委副书记张启鸿、吕晨飞出席启动仪式。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教育教育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十几家中央及北京市级媒体到会采访报道。

“遗迹•足迹  使命•责任——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展”展出了我校师生结合专业学习,对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中的3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价值发掘、修缮整治、展示利用等研究的成果。

王建中在讲话中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本次活动是学校师生将专业知识融入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是实现专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无缝对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融入社会实践的又一次探索,是“中国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全员育人、文化育人的具体实践,对于真实记录抗日战争历史、加强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他希望,参加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用专业的素养和爱国的热情,点燃青春的理想,收获更多更好的成绩。

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在发言中说,“与纸质和口述历史不同,建筑遗址是最好的真实的历史实物记录,有着重要的证史和研究价值,通过调研,同学们亲身感受了抗日战争纪念建筑、历史事件发生地所传达的场所感,体会到侵略者的残忍,抗战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

教师代表、土木学院常宏达,学生代表、建筑学院王哲分别对带领学生进行抗战纪念馆建筑模型制作和参与调研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了分享。

最后,参加启动仪式的校领导和老师分别为我校各学院社会实践代表团、志愿者服务团授旗。

据悉,2015年1月至今,学校派出总计近百人次的20余支学生调研团队,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以及专职团干部、学生工作干部、宣传工作干部组成的调研指导老师团队带领,奔赴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湖北、湖南、江苏、山东、江西、陕西、山西等17个省市开展了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实地调查;部分学院结合教学制作了10余处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的模型;同时还对世界各国的10余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设施进行了分析整理。同学们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结合专业知识对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存的安全、流线、景观、节能、环保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学校建筑遗产研究院完成了8项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项目成果。

今年全校共组建98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京内团队67支,京外团队30支,境外团队1支。奔赴京内各区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浙江、上海、湖北、四川、宁夏、广东、台湾等省市,以及美国等境外地区,开展各类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活动。

本次活动由建筑遗产研究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主办,主办单位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调研成果展和社会实践启动仪式。